2023
中文 English

 

 2023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徵稿公告

 

壹、會議主題
衝突下的傳播辯證
貳、會議時間
2023年6月16日(五) - 18日(日)
參、 會議地點
長榮大學 (台南市歸仁區長大路1號)
肆、主題說明
世界在 2022 年經歷了許多衝突,包含了俄烏戰爭的開戰、臺海對立局勢升溫等。隨之影響的包含全球供應鏈失衡、區域安全情勢改變所引發的經濟、社會、文化層面的衝突。傳播型態與媒體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從微觀層面來說,傳播作為一個意義多向溝通的動態過程,衝突事件與相關的資訊流動,如何影響閱聽大眾的認知、態度以及後續衍生的各種行為意向。從鉅觀層面來看,多面向衝突的影響下,重構了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層面的生活,傳播對社會與 人類的意義究竟產生了怎樣的轉變?衝突下的傳播樣態與影響, 值得傳播學門進一步探究。
伍、會議子題與說明
子題一:口語、人際與跨文化傳播
國內外涉及戰爭、政治選舉、疫苗政策、與種族文化等議題的公眾討論,往往難以避免地導向衝突升溫。隨著當代人際溝通模式的轉型,社群媒介的設計與使用提高了議題傳散的效果,卻也使得接續而來的對立與仇恨言論屢見不鮮。今年口語傳播、人際與跨文化傳播子題欲邀請國內外的語藝與溝通學者共同思考全球衝突下的傳播辯證,冀望透過多樣的研究主題與學術對話,能夠激盪出具批判及洞察性之理論與實務上的嶄新觀點。
子題二:公關、廣告與行銷

隨著疫情管制鬆綁,全球逐步邁向後疫情時代。在虛實整合的風 潮下,公關、廣告與行銷的策略規劃與實行都展現了新面貌。無 論是運用大數據分析媒體內容、閱聽人樣態與消費行為,或是運 用 AI 來進行創意圖文產製並評估效果…這些趨勢不但備受業界關注,也構成學界重要的研究議題。面對不同世代在媒體使用上的區別、對於訊息內容的認知過程,以及廣告宣傳效果上的差異,都有值得進一步探究的空間。本子題歡迎公關、廣告與行銷相關議題,以及針對年會主題的相關稿件。  
子題三:文化研究與政治經濟學

烽火連綿的俄烏戰爭、白紙革命後中國解封疫情升溫、卡達主辦 2022 世界盃的爭議與文化衝突等等,近期國際政治、經濟、文 化、軍事等各個層面的衝突,凸顯了全球化發展並非過去樂觀論者預言的坦途,而是問題與危機不斷推陳出新的崎嶇道路。媒體透過再現與中介在全球文化與政經衝突的辯證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化研究與政治經濟學子題歡迎稿件主題探討當前社會傳播環境中各種權力關係與生產關係的議題,包含(但不限於):
 1. 文化認同或實踐:如文本意涵、身份政治、文化權力與參與政治、國族/族群邊界、社會不平等、媒介文化史等
 2. 批判傳播政治經濟學:如傳播政策、媒體治理、區域或全球傳播概況、傳播與社會變遷等。
子題四:性/別與傳播
過去一年,俄烏戰爭和Covid-19疫情所造成的陰影和衝突,讓我們更深刻的看見不同性/別弱勢族群的困境,像是一直被期待為照顧主力的女性,其工作負擔更加沈重、數位性/別暴力狀況更加惡化,不只是女性,也有不少男同志和跨性別族群受害。然而在這些困境中,我們也看見一些不同於傳統的性別觀看角度和事實,像是女性義務役的討論,網紅「臺南Josh」和強尼戴普等新聞案件則是告訴我們,家暴受害者不限特定性別。
上述案例告訴我們,在這個充滿衝突與各式性別意識情境下,各種性別、階級、種族和文化交織的事件與故事正在各式中介平台上發生,至於我們該如何觀看與詮釋?這些故事背後又有哪些學術與社會實踐意涵?本子題歡迎性/別研究以及針對年會主題的相關稿件。
子題五:傳播科技與社會
現代日常生活中,傳播科技的使用已經無所不在,深深影響現代人的視聽經驗與思維。然而這些工具的使用,果真合乎使用者的期待?科技所產生的效果是否真合乎使用者對它的渴求?特別是在倫理道德、正義方面。個體經驗與思維的、小尺度的改變又牽 動著甚麼樣的社會制度的、大尺度的變化?這些變化可能造就甚麼樣的人類未來,都是傳播科技與社會關注的議題。本子題歡迎傳播科技與社會相關議題,以及針對年會主題的相關稿件。
子題六:計算傳播、大數據與人工智慧
「計算傳播、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在國內外逐漸於人文、社會科學界受到重視,在應用議題上也擴見於傳播、新聞、語言、國家發展、政治、戰爭軍事等各個領域,並逐漸成為學術社群理解社會議題、構建社會事實的途徑。 本子題即希望透過計算傳播學的經驗研究,匯聚不同的觀點與啟發,來對計算取徑所帶來的機會與挑戰,進行跨域交流與對 話。題目可與下列舉例相關,但不須受限於此。
 -戰爭、衝突與傳播科技。
 -線上社群與自然語言處理:線上社群與新世代的語彙與影響。
 -選舉與政治傳播:新聞、社群網站上的選舉訊息分析。
 -網軍與虛假訊息:假訊息偵測、網軍偵測。
 -社群網站:社群訊息傳散特徵,包含傳播者與訊息的分析、結構與時序特徵與社會網絡。 
 -其他符合計算傳播的題目。
子題七:風險與健康傳播
科學與技術的發明,推動了現代文明的進展,但也同時帶來各種風險、衝突與危機。Covid-19 疫情在全球蔓延迄今逾三年,大大 影響了人們對於環境與健康風險的想像、認知與行為。然而,近幾個月以來,隨著各國政府陸續鬆綁口罩禁令、縮短染疫隔離期 限、解除出入境管制等一連串措施,人們如何重新面對恢復「常態」的生活,而傳播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與功能,正是風險社會中不可忽略的重要課題。本子題歡迎不同的公共風險主題(如:環境、生態、食安、健康、醫療、疾病等)的探討,包含(但不限於):風險感知、風險溝通、媒體建構、網路媒體或其他傳播科技應用、公眾動員、風險政策溝通等不同研究主題,以及針對年會主題的相關稿件。
子題八:傳播理論
傳播理論為理解及詮釋傳播活動的意義及影響,在各個時代、各個現象、各個議題都可以藉由研究突顯出傳播理論相關研究的學術價值。本子題歡迎以傳播研究做為基礎的相關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無論是本次年會主題或其他傳播理論運用與創新之研究, 或是其他傳播現象之理論探究及實證,均期待各界精彩作品的投稿。 
子題九:傳播產業、政策與治理
傳播產業、政策與治理組邀請從各種理論和方法論的角度,促進對傳播產業的政治與政策、經濟與管理的學術性研究。本子題邀請針對與媒體產業及政策研究相關的廣泛學科領域的論文和摘要,包括但不限於傳播產業的政治經濟學;監管法規;媒體自律與他律;觀眾和製作研究;勞動力、所有權和內容多樣性;媒體組織的社會學;媒體策略和商業模式;公私部門協力治理等,以及針對年會主題的相關討論。
子題十:新聞研究
科技預言家凱文.凱利斷言,繼網際網路與社群平台之後,即將登場的是人工智慧帶來的「鏡像世界」。當 VR(虛擬實境)打造的沈浸體驗可以使人如臨新聞現場,對答如流的 ChatGPT 能輕鬆 生成文章,科技彷彿將取代人類的心智、勞動。傳播科技日新月異,構成新聞紀實的種種認知、倫理、價值觀便顯得危機四伏: 假新聞與不當資訊、演算法新聞、網軍與認知戰、小編新聞學、Deepfake,凡此種種平台化時代衍生的新聞樣態,皆使得「鏡像 世界」宛如一面哈哈鏡。新聞專業的學與術如何面對、理解、批 判,乃至介入新的傳媒生態?「人本」的新聞學又如何絕地逢生?本子題歡迎(但不限於)關切上述現象或議題的論文。 
子題十一:政治傳播
政治傳播是對政治有目的的傳播。媒體、政治行動者、傳播管道,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技術等外部環境的變動,皆牽動著政治傳播的效果。近期的俄烏戰爭、裴洛西訪台、伊朗的女權運動、白紙革命、中共的二十大、假新聞/假訊息的充斥、各國的選舉、推動和平等都是後疫情時代值得研究的議題。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廣泛運用也提供了政治傳播相關研究的新視角。歡迎與政治傳播相關以及針對年會主題的相關稿件。
子題十二:閱聽人研究
閱聽人經驗正在劇烈轉變中。傳統的媒體內容(新聞、影視、音 樂、藝文),因應「平台化」而調整文化生產模式,以觸及閱聽人。而當代的社群媒體及數位平台,大量的閱聽人使用、參與及傳播,也早已是媒體景觀的一部分。不論是 IG 限時動態、專屬你的播放清單,或是投稿「大翻譯運動」,成為社會運動的一部。閱聽人有哪些新的經驗?閱聽人創造了什麼新的媒體景觀? AI、演算法互動,又有什麼客製化的閱聽人經驗?不同世代、族群及不同社會脈絡中的閱聽人,又有何新連結方式?新體驗?或新衝突?本子題歡迎探討閱聽人的新概念,也鼓勵反思閱聽人經驗研究的新議題與新作法。相關議題包括(但不限於):科技與溝通、平台閱聽人、世代閱聽人、生產性閱聽人、閱聽人勞動、 跨國閱聽人、次文化與少數族群閱聽人、閱聽人與民主、閱聽人研究新工具與應用等。 

子題十三:其他傳播研究相關子題

陸、徵稿時間
臺灣時間 2023年 2 月1 日 00:00 分至 2023 年 3 月 1 日 23 點 59 分 59 秒 (以年會線上投稿系統時間為準)。
柒、投稿須知
1.本次年會徵求之研究論文、專題座談或工作坊企劃書、影像作品之基本資料與創作理念,均透過年會線上投稿系統(http://ccstaiwan.org/conference/member.asp)投稿。
2.論文檔案與文字說明檔案,一律以 PDF 格式檔上傳,攝影作品為JPEG格式、影片作品為MP4格式。完成論文及專題座談企畫書之上傳程序方為完成投稿;影像作品另須寄送可供下載之雲端連結,方為完成投稿。
3.稿件檔案內不可出現作者資訊,也不可以作者姓名做為檔案名稱
4.年會優秀論文評選之參與資格,限於徵稿時間內以全文投稿之研究論文。
5.本年會不接受已正式出版或一稿數投之稿件。
6.社會組與學生組之認定若有疑義,主辦單位得要求投稿者提供證明。

7.非台灣境內投稿者,請選擇海外組

8.本次年會接受「第一作者」至多投稿三篇,且單一子題數量至多為二篇
捌、審查時程
完整錄取名單將於 2023 年 4 月30日前公告於學會網站,並以電子郵件通知投稿者。
海外投稿之審查結果另提前於 2023年 3 月31日前,以電子郵件通知投稿者。 

玖、聯絡資訊
聯絡人:許閔政 (中華傳播學會執行秘書)
電 話:0952089677
地 址:11258台北巿北投區中央北路二段70號
            國防大學政戰學院  中華傳播學會

 

 

 

中華傳播學會 版權所有 © 2010 Chinese Commun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