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年會論文

編號/篇名 作者 學校/系所 學生論文 全文
1─2B
超連結文本在新聞生產實踐中的運用及其影響
郭文平 中國文化大學
新聞學系助理教授
1─2B
生手記者如何成為準專家記者 — 以新聞訪問為例
黃芮琪 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碩士班
1─2B
官方消息來源之模糊傳播研究-以馬英九總統受CNN訪談內容為例
劉伶伶/臧國仁 行政院發言人辦公室專員;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新聞學系
1─2C
誰在跟我對戰? 虛實對手因素影響暴力電玩遊戲效果之研究
司柏濬/陳延昇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傳播研究所助理教授
1─2C
情緒激越程度與遊戲暴力內容對情緒管理與享樂感之影響: 以體感電玩使用為例
陳延昇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助理教授
1─2D
新聞也可以 3D? 從動新聞看資訊理解與風險判斷
廖宜盈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1─2D
美中報紙對氣候議題報導之比較: 以第十五次公約締約國大會為例
李佳蓉 中國文化大學
新聞研究所
1─2D
“煙草院士”及媒體科學神話的解構
王瀚東/張 卓 武漢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
1─2D
風險與媒介的環境政治
陳韻如 靜宜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1─3B
臺灣電視民生消費新聞敍事分析 ——以《臺灣電視公司晚間新聞》為例
劉 俊 中國傳媒大學
藝術研究院博士班
1─3B
世界末日預言的不可靠敘述:末日預言新聞的敘事理論分析
林東泰 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
1─3B
老人傳播研究之「後設觀點」 — 進階理論建構之提議
臧國仁/蔡 琰 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教授/廣播電視學系教授
1─3B
「動新聞」之敘事研究:觀者欲望與想像的產製
陳曉宜 世新大學
傳播研究所
1─3C
新興社會運動之媒體策略模式研究 新興社會運動之媒體策略模式研究 新興社會運動之媒體策略模式研究 新興社會運動之媒體策略模式研究::::以以以以 2010-2011 年高雄同志遊行為例 年高雄同志遊行為例
侯政男 義守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
1─3C
新媒體在民主轉型中的角色:以馬來西亞為研究現場
張醒宇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1─3C
中國傳媒的社會運動傾向:以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為例
陳 宇 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碩士班
1─3C
社會運動網路運用之困境:以台灣環境運動為例
馬綺韓/王維菁/陳釗偉 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大眾傳播研究所助理教授/大眾傳播研究所
1─3D
「看見」母親的聲音───部落格的母職經驗書寫研究
陳婷玉 南華大學
傳播學系副教授
1─3D
中性化女性的廣告形象分析:以張芸京和李宇春為例
李思穎/蘇默蓉 中山大學/南京大學
傳播管理研究所/新聞傳播學院廣告系
1─3D
幽默的性別權力 —綜藝節目女諧星形象建構初探
李欣宜 臺灣大學
新聞研究所
1─3D
秀出誰的觀點?── 展場女郎 Show Girl 的媒體再現
王慶剛 臺灣大學
新聞研究所
1-2B
Excessive Online Game Play: Potential Gaming Addiction among Hong Kong Players
廖雪婷 香港中文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所
1-2B
文字新聞如何引述電視政治訪談? 以報紙新聞報導 2010 年五都市長候選人電視專訪為例
江靜之 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助理教授
2─1A
呷飽嘸? 手機無限上網之創新抵制因素分析
林姿君/林君襄/孫宇萱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2─1A
手機版 Skype 通訊軟體操作介面之使用性評估探討
姚家莉/黃于珊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2─1A
手機新聞崛起-初探台灣手機新聞 App 之使用現況
陳燕珩 交通大學
傳播與科技學系
2─1B
電影發行與戲院垂直整合之影響:以新加坡為例
傅偉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傳播與資訊學院副教授
2─1B
媒體匯流的策略、操作與衝突:中央社與聯合報系的個案研究
位明宇 臺灣大學
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研究所
2─1B
傳統電視媒體與視聽新媒體融合發展模式探索與建構
王長瀟 北京師範大學
文學院教授
2─1C
初探新媒體科技在日本311地震災難中的應用─ 兼論災難新聞報導的困境與反省
江姿潔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2─1C
失落的世代:以吳濁流為例看戰後初期的台灣本土報人
邱家宜 世新大學
新聞系兼任助理教授
2─1D
初探傳播科技時代下古典音樂之本質
邱弘毅 世新大學
新聞學系研究所
2─1D
無字繪本(wordless picturebook)之召喚式結構與閱\聽人美感反應:以美感交流 歷程為思辨起點
賴玉釵 銘傳大學
新聞學系助理教授
2─1D
超越真實與非真實的本體論對立:一個理論框架的提出
謝政育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博士班
2─1D
賽璐璐之後的活動影像:數位影像本體轉向的理論性探究
邱誌勇 靜宜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
2─1E
股市資訊頻道營運模式研究:以資源依賴理論探討
柯昱安 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2─1E
養蜂的平臺:使用者自製內容的商品化分析
黃昭謀 世新大學
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2─1E
媒介創業行動的理論架構初探
張煜麟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博士班
2─2B
論「弱連結」與「親密性」概念對傳播領域內「公共性」研究的啟發:以我國公共 電視第四屆董監事會爭議事件為例
翁秀琪 世新大學
新聞學系客座教授
2─2B
電視媒體問責起源與發展—論國內外制度理論與實踐
王亞維 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2─2B
為什麼聚合?有關台灣電視新聞轉借新媒體訊息之現象分析與批判
林照真 交通大學
傳播與科技學系副教授
2─2B
公用頻道節目內容分析:檢視媒體近用權的在地實踐
陳炳宏 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
2─2C
以社交焦慮傾向和感知匿名性探討社群媒體中的自我揭露行為
曾馨瑩/林純如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2─2C
社群網站讓人更寂寞:自我感知的線上社會支持與社交焦慮研究
彭琬馨/陳毅璁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2─2C
社群網站很政治:以單純曝光效果探討社群網站使用對政治參與的影響
林聖庭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2─2D
從框架效果看社群編輯的影響力─以蘋果日報社會新聞為例
莊雅茜 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碩士班
2─2D
記者職能模型之初探
王正慧 玄奘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2─2D
到新聞媒體打臨工─談雇員彈性下臺灣報社人力聘用現況
張天雄 高鳳數位內容學院
數位影音設計系副教授
2─2D
台灣民眾的倫理價值觀對新聞專業倫理認知與媒體新聞信任之影響
蘇 蘅/傅 榆/王思勻 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教授/新聞學系研究助理/傳播學院博士班
2─3B
媒介倫理與新聞專業教育: 新聞傳播科系的認知、態度與實踐
蘇 蘅/徐孟延/ 陳家倫/ 王思勻/黃信璁 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教授/傳播學院博士班/傳播學院博士班/傳播學院博士班/新聞學系碩士班
2─3B
中華傳播期刊中的論文發表情況:一個比較研究
董卓文/鄭 珮\/蘇鑰機 香港中文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所/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所/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2─3B
跨代影響: 知識鴻溝和政治鴻溝 —— 以澳門和珠海地區爲例
王清霖/李小勤 澳門大學
新聞與公共傳播研究所/新聞與公共傳播助理教授
2─3B
菸害媒體識讀教案設計與其成效評量之初探性研究:菸害防制結合媒體素養的教育 策略
陳炳宏/黃聿清/余陽洲/劉尚昀 臺灣師範大學/世新大學/世新大學/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新聞學系助理教授/新聞學系講師/大眾傳播研究所專任助理
2─3C
變型的政治宣傳:以第三人效果探討政治置入性新聞
羅婉婷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2─3C
社群網站中同質化群體的意見氣候研究
毛禹風 香港中文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
2─3C
從電話調查涵蓋\率的觀點預測2012總統選舉結果
劉念夏 玄奘大學
新聞學系助理教授
2─3C
2010年臺北市長選舉主要候選人競選傳播模式分析
胡幼偉/黃琬玲/林海嫣 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大眾傳播研究所研究助理
2─3D
從對話到敵對的民主化實踐:Mikhail Bakhtin 對話主義的理論轉折與政治方案之 初探
王孝勇 靜宜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2─3D
與「亞洲性」重逢—亞洲中心論作為「文化胎記」的想像與實踐
張惠嵐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博士班
2─3D
中國農民群體性事件中的組織傳播與情感研究 ——以2011 年廣東烏坎村事件中的 標語使用為例
蔡元慧/黨 浩/穆懷林 澳門大學
傳播系研究所
2─3E
網路意見的新聞再現與公眾想像:「網友說」新聞的文本分析
楊意菁 世新大學
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副教授
2─3E
誰在建構媒體中的精神障礙者圖像? --精神障礙者新聞的產製分析
管中祥 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副教授
3─1B
在世界各地演出的演員:Facebook 打卡之展演行為研究
陳之昊/ 張嘉盈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3─1B
Facebook 打卡與自我表現— —從所在地意識出發
石婉婷 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碩士班
3─1B
社群媒體中的自我揭露 ——以 Facebook 為例
俞\ 菁/ 邱海棠/曾馨瑩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3─1B
行禮如儀─探討 Facebook 上的社交互動儀式
黃淑琳 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碩士班
3─1C
客製化與互動性之行動廣告對說服效果之影響
林慧斐 交通大學
傳播與科技學系助理教授
3─1C
《Facebook》上品牌訊息分享的探索研究 :檢驗以品牌表達自我的重要性
鄭景鴻/戚栩僊 世新大學
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副教授
3─1D
八八風災報導中的氣象科學與科學家
江淑琳 中國文化大學
新聞學系助理教授
3─1D
自然災難與媒體建構:重探八八風災新聞論述
張春炎/楊 樺 臺灣師範大學
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博士班/環境教育研究所博士班
3─1D
為公共?為方便?電視新聞使用網路影音之研究
劉蕙苓 臺北藝術大學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3─1D
當傳染病成為一場災難: 新興傳染病報導之訊息設計初探
黃信璁 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碩士班
3─2B
數位時代的光影盒子:臺北金馬影展的場景與文化意義
黃俊凱 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3─2B
走出悲情:台灣電影的另一種面貌
陳儒修 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
3─2B
以類型觀點看國片中幫派故事的呈現──以《艋舺》與《翻滾吧!阿信》為例
謝靜雯 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碩士班
3─2C
收視率在電視新聞室裡的真實面貌
黃淑芬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在職專班
3─2C
新聞市場中原生新聞網站的競爭力評估──以資源基礎觀點取徑分析
陳泳霖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3─2C
視若無睹:以知覺負載理論探討電視新聞多資訊成分化對注意力的影響
陳毅璁/陶振超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傳播與科技學系副教授
3─2C
非商業訊息置入於戲劇節目的傳播效果研究
李虹豫 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碩士班
3─2D
台灣女性閱\聽人對韓國實境綜藝節目「我們結婚了」的解讀─已婚者與未婚者比較 探討
陳慧瑜 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系碩士班
3─2D
男同志 App 交友的性別展演策略:霸權還是賦權?
邱偉淳 臺灣大學
新聞研究所
3─2D
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 從 Facebook 感情狀態看承諾關係
唐允中/許\涵琇/林姿君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3─2D
酷兒性作為自我呵護的方式:論婁燁《春風沉醉的夜晚》
陳育晟 臺灣大學
新聞研究所
3─2E
「搜尋」還是「導覽」? 目標與體驗動機對網路拍賣介面的滿意度分析 ───以 Yahoo!奇摩拍賣為例
曾薏如/王靜茹/郭穆翰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3─2E
科技如何仲介生活?重構「小宇-iPad」的科技眷養關係
廖凱弘 臺灣大學
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研究所
3─2E
N 世代讀者對電子書閱\讀器的觀感與認知:一個圖像思考的觀點
劉盈慧/張湘婷 長榮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大眾傳播學系助理
3─2E
從數位學習到新素養:電子書閱\讀器對高中生社群的可能影響
鄭宇君 玄奘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