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年會論文 -從俗民觀點探討民意概念與公眾主體性
篇名
從俗民觀點探討民意概念與公眾主體性
作者
楊意菁
中文摘要
民意具有豐富及多元的概念,但這些民意概念主要是學者從學術,或是理論與研究角度歸納出的民意概念,一般民眾是否具有相同的思維看待民意,截至目前仍然是個問號。也就是說過去的民意研究皆從巨觀、菁英、學術以及實務的角度來看待民意,微觀的民意研究與理論是相當式微的。而俗民觀點強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事物的常識理解,雖然不同於專業化及科學的模式,但卻是理解世界的一個重要過程。因此本研究目的之一,即以俗民觀點探討民意及其相關概念。此外,當我們體認到公眾主體性在民意的重要性,若能知道一般人所認知的「民意」為何,以及其如何察覺、思考以及行動等民意過程,更能明確知道人民如何認知自己的角色,以及其在民意當中所能發揮的力量。因此,本研究另一個目的,即希望藉由俗民觀點了解民意公眾主體意涵。

本研究透過焦點團體訪問方法,總共訪問了26 位一般民眾。本研究發現,俗民認知的民意概念雖然與學術觀點相去不遠(民意是人民的意見、民意是民調、民意是媒體意見等),但俗民認知民意是日常生活的民意概念,卻是學術研究所忽略的觀點。另一方面,一般民眾並未體認到民意是理性思辨的概念,或許\是現代民意所呈現的樣貌,已與理性思辨愈來愈遠,以致於民眾直覺感知的民意都是民意的實然面現象。至於公眾主體性方面,民眾察覺與關注問題以生活及利益有關之議題為主,但卻缺乏構連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能力。而自我能力體認則出現微觀上的自我要求,巨觀上的無力為之。這樣的現象也反映在行動上,本研究發現民眾展現弱化的行動(能力受限與保護自我)以及微觀的行動(生活影響以及使用網路力量),但有趣的是,民眾雖退縮於政治社會行動,卻積極於投入消費權益爭取的行動。另外,一般民眾缺乏參與社群,社區意識微弱,而此與上述民眾無法轉化私人與公共利益一般,顯示現代人們缺乏從社群與公共角度看待問題,產生公私生活之間的斷裂性。
中文關鍵詞
發表日期
2008.07.05
授權狀況
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