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年會論文 -口述影像符號問題之初探
篇名
口述影像符號問題之初探
作者
趙雅麗
中文摘要
觀賞電影當代社會成員分享不同之社會經驗,凝聚文化共識的過程,然而視障者卻無法參與這個集體建構文化與社會情感的形式。無法有效地觀賞電影及其他影像節目的窘境,不僅使視障者生活單調、乏味,也令其無異淪為「傳播邊緣人」。因此,口述影像服務(Descriptive Video Service以下簡稱DVS)就是要為視障觀眾描述影片中的視覺成分,以協助其更完整與有效的觀賞電影。具體而言,口述影像工作的本質就是一種視障者觀賞電影的語言陳述。因此,口述影像使用的「言辭符號」是否能有效的「取代」電影語言之「視覺符號」,以再現電影的觀賞效果,是本研究所關切的重點,此外,既有之電影符號學的相關理論,在特有之口述影像的表現架構中,又該如何被應用、調整或進行修正,則是本文關切與探討的另一個主題。本文由符號學的角度出發,來檢視與比較視覺符號與言辭符號間對應性之差異的問題,並呈現與探討口述影像中符號問題的特殊性。本文試圖將符號問題區分為三個層面,分別是訊息感知層、符號表意層(明示意層)以及美學符碼層(隱含意層),並藉由比較一般觀眾與視障者間,對電影中此三個層面之視覺符號接收情形的差異,來思考與探討口述影像者在以言辭符號轉述視覺符號時,可能面臨的落差、困境與彌補的可行性。本文以為符號在口述影像中的問題,其實就是感知的問題,因此,透過人類感官綜合記憶所發展出的語言場域,使視障者藉由口述影像的協助,跨越符號與感官世界之界線的做法似乎是樂觀的。換言之,本研究希望跨越「經驗主義」的偏狹,為視障者探索「眼見為信」範圍以外之意義建立的正當性與可能性。但在符號深層意義的省思下,本文同時也提出了以下的觀點,作為後續之口述影像研究的思考方向:(一)不要低估了非視覺世界「自給自足」所產生的「排他性」(二)不要低估了非視覺世界「自給自足」所擁有的「創造性」;(三)不要忽視了視障者對視覺這一個窗口「瞭望」的興趣。
中文關鍵詞
發表日期
2001.07.03
授權狀況
未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