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會論文
編號/篇名
作者
學校/系所
學生論文
全文
1-1
傳播工具與社會資本—新聞工作者如何經營人脈?
陳雅惠
輔仁大學
新聞傳播學系
否
有
1-2
新聞學系畢業生的非新聞職業抉擇歷程
潘乃欣
政治大學
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是
有
1-3
360 新聞學:初探新聞記者在沉浸敘事中的角色
林照真
臺灣大學
新聞研究所
否
2-1
數位時代媒體素養之最適詞彙與能力指標
陳炳宏
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否
2-2
從旁觀苦痛到參與苦痛:見證社群中介的創傷
陳品丞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
是
有
2-3
限時動態如何讓人愛不釋手? 探討暫時性社群媒體之線上自我揭露行為
楊喬文
交通大學
傳播與科技學系
是
有
3-2
數字媒體時代受眾對「假新聞」的認知與辨識
胡楊 王嘯
香港中文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
是
有
3-3
YouTuber 業配看了沒? 以觀看情境探討社群廣告的廣告態度
鄭淇云
交通大學
傳播與科技學系
是
有
4-1
當新聞充斥投機語—— 從付費牆與品牌看投機性語言在新聞標題中的分佈
蘇育雯
交通大學
傳播與科技學系
是
有
4-2
台灣公民記者的報導與培力
陳順孝
輔仁大學
新聞傳播學系
否
有
4-3
分辨消息的真偽: 電視新聞工作者查證網路素材之作為
趙敏雅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是
有
5-1
「社群媒體使用」、「社會網絡異質化」與「意見 極化」關聯性之研究: 以科技部傳播調查資料庫 為例
李健維 劉念夏
玄奘大學
傳播學院
是
有
5-2
從傳播學術期刊看臺灣傳播學術研究30 年發展: 以新聞學研究為例
蘇蘅 蔡依霖 馬麗昕 黃馨儀 陳懷瑜
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
否
有
5-3
限時動態吸引人的秘密: 動態的供給稀少性與獨特性需求對使用行為之影響
李威翰
交通大學
傳播與科技學系
是
有
6-1
聽老人說「畫」: 高齡者家庭繪畫中的生命故事與自我認同
黃曉琪
政治大學
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是
有
6-2
「Facebook 像偶爾聯絡的朋友、Line 像不用錢的電話」: 以混合方法了解台灣中老年人的臉書與Line 的使用動 機、模式與影響
俞蘋
交通大學
傳播與科技學系
否
有
6-3
反轉孤獨: 尋覓退休者生命故事傳播意涵之理論提議
蔡琰 臧國仁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
否
有
7-1
客家流行音樂創作歌手的 創作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
吳翠松
聯合大學
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
否
有
7-2
客家電視節目之擬社會互動效果研究
李美華
交通大學
傳播與科技學系
否
有
7-3
越有同情心就越會捐助?─ 以案例故事與情感訴求探討慈善廣告之捐贈行為
陳薇如
交通大學
傳播與科技學系
是
有
8-1
產品涉入度、知覺互動性和廣告訴求對廣告效果之 影響—以互動廣告擴增實境應用為例
吳姝霆 蔣旭政
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是
有
8-2
遊戲化品牌APP 對品牌之購買意願的影響
何螢玲 李雅靖
中山大學
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
是
有
8-3
飢餓行銷與第三人認知對購買意願之影響
黃筱婷 吳秉穎 鄭琪臻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是
有
9-1
誰是陸生? 批踢踢上的陸生健保討論之研究
金麟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
是
有
9-2
相信我,我是「真」的柯文哲: 從「本真性」觀點探討社交媒介的政治人物形象
江建璁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
是
有
B1-1
與村民共舞: 中正大學「急行軍講東講西」節目的在地實踐
管中祥 洪育增
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否
有
B1-2
從壟斷地租觀點採探空間語藝——以九份為例
郭曜棻
世新大學
是
有
B1-3
國際新聞中的在地觀點: 以台灣四大報「恐怖攻擊」報導為觀察
林靜 陳春富
輔仁大學
大眾傳播學研究所
是
有
B2-1
試分析「中層理論」出現的背景 及對傳播理論創新的啟發
伊強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
是
有
B2-2
大數據傳播研究的政治經濟學批判
陳世華
南昌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
否
有
B2-3
以中間景觀做為新媒體研究的空間取徑:Instagram 的景觀初探
田詩薇 林玟君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
是
有
B3-1
新聞呈現形式及議題涉入度對閱聽人的影響:以新聞遊戲為例
蔡易庭 蔣旭政
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
是
有
B3-2
以大數據初探「Line Today」軍事新聞對閱聽人之議題設定效果研究
張菀倫
國防大學
政治作戰學院新聞研究所
是
有
B3-3
網路紅人直播影片持續觀看與分享行為之研究
吳秉穎 黃筱婷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是
有
B4-1
即時新聞下的女性新聞工作者之科技使用研究
張蔭淥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是
有
B4-2
修圖文化正夯─探討自我客體化與性別間App 修圖 行為的相關性
李家安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
是
有
B4-3
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 檢視美妝YouTube 網路影音平台之使用與滿足
江彥節 史惠如 洪逸庭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是
有
B5-1
注意力保衛戰: 彈幕影片之媒介訊息特質對注意力與沉浸感的影響
陳貞雅
交通大學
傳播與科技學系
是
有
B5-2
國軍官兵兩岸戰爭風險感知與 行為傾向關聯性研究—以中共軍機繞台事件為例
李宛庭
國防大學
新聞研究所
是
有
B5-3
為何要一看再看: 再觀看已知結局影視文本之情緒動機與享樂感研究
游雨珊 陳韻如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是
有
B6-1
社交媒體中食品安全風險溝通與資訊行為研究
胡逸翮 岳修平
臺灣大學
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研究所
是
有
B6-2
媒體素養作為健康傳播的校園實踐行動
李明穎
靜宜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
否
有
B6-3
政府與新聞媒體的危機溝通建構: 電力供應危機事件的分析
徐也翔
世新大學
傳播研究所
是
有
B7-1
一個媒介身體觀的視角:民國漫畫與可見的「氣」
陸欣
香港中文大學
文化與宗教研究系
是
有
B7-2
親子溝通中的請求與回應: 對動畫片《小豬佩奇》的會話分析
古雅琳
世新大學
傳播博士學位學程
是
有
B7-3
閱聽人詮釋《哈利波特》跨媒介地景歷程初探: 以虛構文本、文學地景及周邊為例
賴玉釵
銘傳大學
新聞學系
否
有
B8-1
運動場館作為政治競技場:國民黨到柯文哲市府的 「大巨蛋」論述鬥爭
趙慶翔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
是
有
B8-2
中央、春節與晚會,政治、民俗與狂歡—淺析央視 春晚36 年的政治情懷
莊楚君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是
有
B8-3
政治話語與民間集體記憶建構—— 以浙江省J 村文化禮堂為例
翁嫻
浙江工業大學
廣播電視學系
是
有
C1-1
公開信論辯保證之語藝探索
郭曜棻
世新大學
博士學位學程
是
有
C1-2
廣電新聞訪問中個人經驗故事之分析取徑初探
江靜之
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
否
有
C1-3
當創新不再破壞:民視發展新媒體事業之個案研究
陳柏頤
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含電訊傳播碩士班
是
有
C2-1
國際媒體經濟與管理之後設研究:1988-2016
黃靜蓉
交通大學
傳播與科技學系
否
有
C2-2
雙底冊電話調查中手機與住宅電話的樣本配置: 調查成本的觀點
陳鴻嘉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
是
有
C2-3
善因行銷與網路口碑對消費者購買意願之影響
胡逸飛 南甘霖 鄭任好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是
有
C3-1
社交網站上的中立與理性—— 是回聲室效應還是印象管理下的噤聲世代
曾千展
交通大學
傳播與科技學系
是
有
C3-2
在場而不交流? 移動網時代的人際交往新情境建構
張杰 殷文
河海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新聞傳播系
否
有
C3-3
不要講幹話!初探台灣社群媒介中的「謗王」現象
柯籙晏
政治大學
新聞系
否
有
C4-1
科學議題資訊圖像對閱聽人之影響
黃子芸 黃惠萍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是
有
C4-2
鬼片為何恐怖? 姚鳳磐恐怖電影之接受分析研究
吳奕均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
是
有
C4-3
訴求策略與涉入感對記憶、接受程度之影響―― 以「保防宣傳影片」為例
黃啟鈞
國防大學
新聞系
是
有
C5-1
母女乳癌議題溝通
張琬琳
德克薩斯州大河谷大學
傳播系
否
有
C5-2
父職翻轉與父性成長―― 解析「我的意外爸爸」
楊秀娟
銘傳大學
廣播電視學系
否
有
C5-3
炫耀式打卡對品牌一定好嗎? 嫉妒的殺傷力
范雅婷 李雅靖
中山大學
國際經營管理碩士學程
是
有
C6-1
企業責任與環境風險溝通: 企業網站環境訊息內容與修辭語藝分析
楊意菁
世新大學
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
否
有
C6-2
解析文化創意產業的媒體神話:Van Gorp 框架化 分析取徑
劉蕙苓
臺北藝術大學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
否
有
C6-3
大稻埕的小藝埕:新聞工作者之社會企業創業意圖
劉惠卿 梁朝雲
臺灣大學
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是
有
C7-1
線上影音平台之品牌忠誠爭霸戰―― 以愛奇藝與 Netflix 為例
楊喬文 蘇育雯
交通大學
傳播與科技學系
是
有
C7-2
廣告中LGBTQ 性別氣質特徵呈現及其符號運用
薛郁翎
世新大學
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
是
有
C7-3
大型運動賽事中的城市形象與戀地情節:以視覺語 藝分析2009 年高雄世運與2017 年台北世大運之 形象廣告
蔡依霖
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
是
有
C8-1
作為「報導工具」的新聞攝影:從「世界新聞攝影」 數字敘事類比賽看新聞攝影的變革
胡楊 王嘯
香港中文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
是
有
C8-2
跨越峽谷:華人批判聲音的溝通實踐―― 以台北紀錄片工會《紀工報》為例
王達
臺灣大學
新聞研究所
是
有
C8-3
台灣電視劇國際合製之挑戰與成功: 以〈通靈少女〉為例
張萍萍
臺灣師範大學
社會教育研究所
是
有
C9-1
陽光海洋城市的彩虹力量展現: 傳播媒體演進下的高雄同志運動拓展初探
侯政男
義守大學
大眾傳播學系
否
有
C9-2
社群網站的個人展演行為:比較臉書及微博之差異
鄭任好 徐于涵
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
是
有
C9-3
2016 年臺灣立委選舉中候選人臉書粉絲專頁上的 互動網絡對選舉結果的影響及其調節因素
譚躍
中山大學
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
否
有
Copyright © 2019 Chinese Commun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中華傳播學會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地址:
116
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
64
號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
e-maill:
ccs.official@gmail.com